日本二战时期的潜艇 I-52 在 1944 年消失于运送黄金前往德国途中,这笔黄金是用于支付技术与物资的费用,此后这艘潜艇便被称为“黄金潜艇”。
在其神秘失踪后的几十年里,关于其可能的命运以及可能携带的其他物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些说法十分离谱,比如有人认为它携带了一份和平提议。但如今我们知道,日本政府根本无需将这样一份提议托付给危险的潜艇之旅。
他们完全可以利用驻苏联或其他有日本使团的国家的外交官来传递。更不用说 1944 年的日本政府根本无意求和。接下来,是关于日本“黄金潜艇”及其最后旅程和命运的二十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一次水下意外发现
大西洋深处的 I-52 号潜艇。
冷战期间,先进的深海探测几乎完全是军事领域的专属。这种情况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发生了改变,当时海洋研究人员保罗·R·蒂德韦尔(Paul R. Tidwell)利用曾经高度机密的军事方法和设备,找到了二战期间在大西洋失踪的一艘神秘日本潜艇。
1994 年末,蒂德韦尔在约三英里深的海底找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的 I-52 号潜艇残骸。这是一艘不同寻常的潜艇,尤其是因为它在大西洋的沉没地点距离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的作战区域有数千英里之遥。I-52 号潜艇也是二战期间最大的潜艇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沉没时载有超过两吨黄金,以 2024 年末的美元价值计算,价值约 1.9 亿美元。
合作之谜
1942 年的德日帝国。
二战期间,轴心国中的德国和日本虽然名义上是盟友,但实际上更像是在不同时空与部分相同对手作战的协约国。欧洲战场和亚太战场相隔甚远,且敌方海军控制着德日之间的海上航线。这些因素使得像西方盟国与苏联之间,更不用说美国和英国之间那样的紧密协调变得不切实际。不过,两国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
德日双边贸易
德国汉堡在盟军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之后,一片焦黑的废墟。
到 1944 年春,日本和德国都已陷入绝境。轴心国伙伴处于守势,盟军步步紧逼,不断压缩他们的帝国版图。与此同时,敌方的空中力量——在日本的情况下还有海上力量——切断了他们获取急需物资的通道,并将他们的工厂夷为平地。
日本人迫切需要先进的德国技术和仪器,而德国人则急切地希望与日本人进行任何信息或物资的交换。因此,两国通过当时唯一可行的方式——潜艇——进行了一项危险的双向贸易。
远程合作
1940 年 9 月 27 日,日本大使来栖三郎、意大利外交部长加莱亚佐·齐亚诺、阿道夫·希特勒和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举行的《三国同盟条约》签字仪式上。国家档案馆
1941 年 12 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新增了一项修正案,其中包括轴心国伙伴之间的军事协定。修正案的一部分旨在建立贸易路线,以交换重要物资、技术专长和专家。当时,德国已入侵苏联,因此日本与其欧洲伙伴通过苏联进行陆路贸易和交流已不再可行。于是,修正案要求通过空中和海上航线进行交流。当时飞机无法可靠地避开苏联领空执行空中航线,所以通过海上进行贸易和交流成了唯一的选择。
向水下贸易的转变
二战期间的英国密码破译者。
德国与日本之间的海上航线漫长且危险。这条航线从欧洲出发,经大西洋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最后抵达太平洋。尽管如此,在 1941 年末至 1942 年末的 12 个月期间,仍有 12 艘水面封锁突破船从远东出发,成功抵达德国占领的法国,运送了超过 6 万吨物资。然而,到 1942 年末,由于英国截获了日本的通信,导致对封锁突破船的拦截增多,再加上在比斯开湾布雷,轴心国之间的贸易受到了严重打击。1943 年,德国从远东获得的物资只有前一年的三分之一。因此,决定将贸易从水面封锁突破船转移到水下潜艇。
以技术换取原材料
一艘一战时期的德国商船潜艇停泊在巴尔的摩港。
日本迫切需要德国的技术,而德国则急需原材料。然而,协约国对两国之间的海域的控制,使得通过水面运输进行大宗货物交换变得不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仍保持中立并向交战双方出售商品和武器时,德国人曾部分地绕过协约国对大西洋的控制,通过向美国派遣货用潜艇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潜艇在美国装满稀有和高价值的货物后返回德国。
二战中一战老招的复兴
C3 型潜艇的潜艇示意图。
二战期间,日本借鉴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建造了大型货载潜艇。这种型号为 C3 型的潜艇,正式名称为“C 型巡洋潜艇改进型”,于 1943 年至 1944 年间建造,是当时建造的最大的潜艇之一,也是战争期间最先进的水下舰艇之一。由三菱公司设计制造,C3 型潜艇长超过 350 英尺,宽超过 30 英尺,船员多达 94 人。它们的巡航范围超过 20000 海里,以 12 节的速度巡航时续航里程更长。这使得 C3 型潜艇非常适合德国和日本之间的长途贸易和情报任务。
柳条行动
1943 年,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布雷斯特的日本潜艇兵。
日本最初计划建造 20 艘 C3 型巨型潜艇。然而,最终制造出了 3 艘,其中 I-52 是这三艘潜艇中第一艘投入作战使用的。在整个战争期间,C3 型潜艇仅执行了 6 次被称为“柳条行动”(“交换”)的轴心国伙伴之间的长途任务。在这三艘运输潜艇中,有两艘在战争中损失,仅有一艘幸存下来。至于德国人,他们也派出了几艘 U 型潜艇执行前往日本的危险任务,不过这些任务并不属于“柳条行动”。
黄金潜水艇
I-52 号潜艇。
日本帝国海军的 I-52 潜艇于 1942 年 3 月开工建造,1943 年 12 月服役。其代号为“Momi”,意为“冷杉树”,但因其沉没时所载货物而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黄金潜艇”。该潜艇长 356 英尺,宽 31 英尺,由两台电动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水面航行速度可达 17.7 节,水下依靠电池动力航行速度为 6.5 节。其续航里程为 21000 海里(航速 16 节),并经受了 328 英尺深度的测试。其武器装备包括六具鱼雷发射管、两门 140 毫米舰炮和两门 25 毫米高射炮。然而,作战并非其主要任务:该潜艇是为运输货物而建造的,其货舱可容纳 300 吨货物。
I-52 的漫长旅程
I-52 号潜艇的艇长乌诺·卡梅奥指挥官。
1944 年 3 月 10 日,I-52 号潜艇从日本吴海军基地出发,开始了它的首次任务。该潜艇由大佐龟尾信雄指挥,船员共 94 人,前方的航程漫长,大部分时间都要在敌对海域航行。它将从日本海出发,穿过东海,再进入南海。在新加坡停靠后,I-52 号潜艇将穿越孟加拉湾,横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然后它将穿越大西洋的大部分区域,最终进入比斯开湾,在纳粹控制下的法国洛里昂港停靠。预计抵达日期为 1944 年 6 月 6 日。
一批贵重货物
I-52。
在“伊-52”号潜艇的货舱里,装着纳粹德国急需的物资。其中包括 11 吨钨、近 10 吨钼、3 吨鸦片和 54 公斤纯咖啡因。她还载有 146 根金条,重 2.2 吨,是用于支付德国光学技术的款项。在新加坡,她又装载了 3.3 吨奎宁、60 吨天然橡胶和 120 吨锡。此外,她还搭载了 14 名乘客,大多是日本技术人员,被派去学习德国先进的鱼雷艇发动机和高射炮技术。
等待日本“黄金潜艇”的德国技术
二战期间缴获的德国雷达。
在洛里昂等待着“伊-52”号潜艇运回日本的,有大约 40 吨先进的纳粹技术,还有各种机密文件、图纸和设计图。返航的货物包括德国的雷达设备、真空管、光学玻璃、瞄准具、化学制品、用于“福克-沃尔夫 190D”战斗机的“乔莫 213-A”型发动机以及能追踪船只螺旋桨声音的 T5 型声纳鱼雷。
日本配备通气管的潜艇
I-52 号潜艇。
在停靠期间,I-52 还要安装当时最新的水下技术设备:通气管。这种装置在当时是一项革命性的进步,它能让潜艇在水下无限期地使用柴油发动机。此前,潜艇在水下使用柴油发动机会让艇员窒息。但有了通气管,柴油发动机就可以在水下使用了。因此,配备通气管的潜艇不再仅仅依赖续航时间有限的电池。日本人打算在 I-52 回国后仿制德国的通气管,并将其装备到整个潜艇舰队。
日本的“脏弹”?
未精炼的氧化铀。
更引人关注的是,I-52 号潜艇返航时的货物中包括 1760 磅的氧化铀。这种未浓缩的氧化铀数量不足以制造原子弹——即便日本人知道如何制造,而他们当时并不知道。不过,日本人本可以用这种材料制造出有毒的裂变副产品。这些副产品随后可用于制造放射性武器,比如“脏弹”,用来对付美国。幸运的是,对美国而言,不幸的是对 I-52 号潜艇而言,盟军提前得知了这艘日本潜艇的任务。
美国对 I-52 号船航行路线的追踪
1942 年 8 月,日本潜艇 I-30 在德国扫雷舰和其他战舰的护送下驶入法国洛里昂港的彩色照片。
德日双方均不知晓,盟军的密码破译专家已经破解了轴心国双方的秘密通讯。他们破译得如此彻底,以至于盟军常常能够与轴心国的预期接收方同步,甚至更快地截获、破译并读取其密电。因此,自“伊-52”号从吴港出发以来,美国情报部门就一直在破译其通讯信号,并能够全程追踪其漫长的航程。1944 年 6 月 6 日,日本驻柏林海军武官向该潜艇发出信号,告知盟军已在法国登陆,并建议其改道前往德国占领的挪威。途中,她应于 6 月 22 日与德国潜艇“U-530”号会合。“伊-52”号回复确认收到消息,却不幸在回复中透露了自身位置。
派遣特遣队追捕“黄金潜艇”
“博格”号航空母舰。
美国情报部门截获了 I-52 号潜艇与驻柏林日本海军武官之间的通信,随即派出了一支潜艇猎杀小组。这支以美国护航航母“博格”号为核心的特遣队,由五艘驱逐舰护航,正从美国前往欧洲,途中接到新任务。6 月 15 日,博格号特遣队在卡萨布兰卡短暂停留后出海,开始追捕行动。这是一支非常成功的潜艇猎杀小组,就在一个月前的 5 月 13 日,刚刚击沉了一艘日本潜艇。从 1943 年 2 月到 1945 年 7 月,博格号特遣队共击沉了 13 艘德国和日本潜艇。
德日潜艇在大西洋中部的一次会面
I-52 号潜艇与 U-530 号潜艇的会面。
按照指示,6 月 22 日夜间,I-52 在佛得角群岛以西约 850 英里处与德国 U-530 潜艇会合。U 艇为日本潜艇加满了燃料,还为其配备了一台恩尼格玛密码机、一部雷达探测器、两名雷达操作员以及一名德国联络官,以帮助其穿越比斯开湾。次日,即 6 月 23 日夜间,博格号潜艇猎杀小组抵达会合区域,开始搜寻。
寻找I-52
格鲁曼 TBF“复仇者”式飞机。
6 月 23 日晚上 10 点左右,“博格”号驱逐舰派出格鲁曼 TBF“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试图搜寻敌方潜艇。U-530 潜艇成功逃脱未被发现,但 11 点 40 分,由杰西·D·泰勒中校驾驶的一架“复仇者”式轰炸机雷达发现约 10 英里外有水面目标。泰勒循着雷达信号飞去,几分钟后就抵达了目标区域,随后投放照明弹照亮了这片区域。在照明弹的强光下,浮出水面的 I-52 潜艇清晰可见。泰勒随即投放了声纳浮标——一种能接收螺旋桨声音并将其传送给飞机的水下麦克风,然后开始发动攻击。
黄金潜水艇的终结
从 I-52 沉没地点打捞上来的成块的天然橡胶。
大约在晚上 11 点 45 分,泰勒投下了两枚深水炸弹,设定在 25 英尺处爆炸。他和飞机上的机枪手都看到一枚炸弹几乎直接在 I-52 的右舷爆炸,另一枚在大约 75 英尺外爆炸。两分钟后,泰勒又发射了一枚声纳鱼雷,不久之后,声纳浮标探测到了爆炸声,随后又探测到了船体破裂的声音。据泰勒描述,那是“噼里啪啦和嘎吱嘎吱的声音……就像一个锡罐被压碎的声音”。第二天,该区域出现了一片约 15 平方英里的油污。还有大量其他证据表明潜艇已沉没,比如漂浮着的成块生橡胶,以及一些人体残肢,包括一只穿着带有日文的凉鞋的脚。I-52 数月的航行就此终结。
半个世纪后重新发现 I-52 号潜艇
I-52 沉没地点。
五十年后,保罗·蒂德韦尔在大西洋三英里深的残骸区找到了“金潜艇”的残骸。I-52 号潜艇大部分直立着,指挥塔和船号仍清晰可见。日本政府反对打捞潜艇,认为沉船地点是墓地。蒂德韦尔最终达成协议,允许他打捞潜艇的货物,展出后将所有文物(黄金除外)归还日本。然而,最终的打捞行动只找到了一箱鸦片,没有找到黄金。
《国家地理》:金色潜水艇的水下残骸
原创文章,作者:网站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kehistory.top/%e7%a5%9e%e7%a7%98%e6%b6%88%e5%a4%b1%e7%9a%84i-52%e6%bd%9c%e8%89%87%ef%bc%9a%e6%8f%ad%e5%bc%80%e4%ba%8c%e6%88%98%e5%be%b7%e6%97%a5%e8%b4%b8%e6%98%93-%e9%bb%84%e9%87%91%e9%80%9a%e9%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