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娜乐队主唱苏格斯和军事专家斯蒂芬·泰勒来到安静的温切斯特镇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建立了一系列营地,供前往欧洲战壕的士兵使用。多年来,有200多万名士兵从世界各地经过这些营地。我们的勇敢二人组在土壤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从狗牌到头盔的残骸。你知道的,通常在英国帝国时期的冒险故事中,你会看到戴着大胡子、戴着那种丛林探险帽的男人。
这很贴切,因为确实有数百万来自帝国各地的男人被征召参战,为国王和国家而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但往往被我们脑海中那些被困在战壕里的英国士兵的形象所掩盖。
作为大英帝国的士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人往往在历史上占据着大部分的聚光灯。这是因为他们在著名的加里波利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场战役导致了众多澳新军团士兵的牺牲。
来自澳大利亚的男人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当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总理安德鲁·费希尔(Andrew Fisher)自豪地谈到“母国”,并表示“澳大利亚人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她”。虽然加利波利战役以失败告终,但这场战争对于年轻的澳大利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该国成立于1901年。这场战争被看作是一个新生国家的血腥洗礼,在世界舞台上是一种暴力的统一和身份宣言——几乎相当于美国的独立战争。
加拿大的情况如何?这里的故事稍微复杂一些,因为法裔加拿大人对这场战争持怀疑态度,而英裔加拿大人则热切地支持“母国”。这些不同的态度在加拿大国内和前线造成了很多政治紧张局势。正如一位士兵所写的那样:“看来大家的共识是,法裔加拿大人越少越好。”
然而,加拿大人在战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也有自己的加利波利战役,即维米岭战役。与加利波利战役不同,它取得了胜利,但与加利波利战役一样,它已成为加拿大传说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将所有加拿大师团团结起来,共同作战。
加拿大士兵也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是一场臭名昭著的战斗,在西线首次大规模使用了毒气。战场上飘浮着诡异、陌生的雾,预示着一种可怕的新型战争方式的到来。一位士兵回忆说,军官们站在那里,“惊呆了,不知所措”地看着毒气向他们袭来。在混乱之中,最著名的加拿大士兵或许就是约翰·麦克雷(John McCrae),他是一位军医,后来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在佛兰德斯战场上》(In Flanders Fields)。
与此同时,在南非,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新揭开了旧伤疤。尽管执政官员们爱国地发誓要为帝国而战,但许多阿非利堪人仍然清楚地记得他们与英国之间进行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不管什么‘母国’,”一位参加过上一次战争的老兵愤怒地说,“令人难过的是,这场战争是在反对德国的‘野蛮’。我们已经原谅了但并没有忘记在南非战争中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所犯下的种种暴行。”
随即发生了一场武装起义,数千名叛乱者宣誓效忠德国,并宣布自己摆脱了英国的控制。在叛乱最终被镇压之前,不得不宣布实施军法管制,数百人丧生。随后,南非军队开始对邻近的德国殖民地(即今天的纳米比亚)展开攻势。
廓尔喀人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世纪早期的英尼战争中让英国旁观者大为惊叹以来,这些尼泊尔战士就已经拥有了令人生畏且历史悠久的声誉。成千上万的廓尔喀士兵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一人是库尔比尔·塔帕,他是第一位获得极具声望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廓尔喀士兵。尽管他自己也受了伤,塔帕在无人地带发现了一名受伤的英国士兵,并整夜守在他身边,后来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拖着自己前进。他还把其他受伤的士兵带到了安全地带,他的勇敢如此惊人,以至于德国士兵甚至为他鼓掌。
除了尼泊尔的廓尔喀人外,来自印度各地的男子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帝国而战。锡克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发现自己身处战壕中,新来的士兵在马赛受到法国人的欢迎,他们高呼着“印度教徒万岁!”
然而,他们不仅要面对战争的恐怖,还要承受严重的文化冲击。语言障碍使得后勤工作困难重重,气候和环境也完全陌生,与澳大利亚人和加拿大人那种狂热的民族主义相比,士气低落。正如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讽刺地说的那样:“我们这些饥饿、衣衫褴褛的东方人,要为全人类赢得自由!”
更糟糕的是,印度争取独立的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战争被用作争取更大自由的筹码。甘地本人也支持这场战争的努力,但英国最终还是放弃了对印度自治的承诺。
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帝国的盟友中也存在种族主义和排外情绪。被派往中东前线的英国西印度团的士兵们自豪地报名参军——一位老兵后来回忆说:“我们想去……国家召唤了我们所有人”——他们有一种感觉,为祖国参战将有助于推动殖民地的改革。然而,这些志愿者经常被英国同胞称为“黑鬼”,在薪水方面受到不平等对待,经常被分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帝国男儿的故事既令人振奋又令人心碎,它改变了世界的进程。苏格斯和斯蒂芬·泰勒发现,温切斯特的某个角落将永远承载着这些秘密。
原创文章,作者:网站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kehistory.top/dydgsrhrdycsjdzcwknd.html